为促进与江门市的深度合作,今年4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推进并落成清华大学与江门市人民政府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简称“江门实践基地”)。6月26日,首批来自清华大学7个院系的12位博士生组成实践支队赴江门实践基地开展为期6周的社会实践,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顺利举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江门实践支队指导教师王亚华,院长助理兼院友办主任、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主任慕玲,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文丽,党组成员、副局长黄锐楼及江门市人才工作局、团市委等市级单位领导,各实践项目的负责人,以及支队全体成员参加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黄锐楼主持。
启动仪式现场
在观看江门市人才宣传短片《门迎天下》后,文丽进行致辞。她对公管学院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江门市作为“第一侨乡”的特色。她表示,希望各位清华学子在接下来6周的实践中认识江门、感受江门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貌,结合江门市十五条产业链和八大战略性产业集群需求,积极发挥工作热情和学科专业优势,脚踏实地做好项目实践,为助力江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期盼同学们在实践中发挥才干、作出贡献。
文丽致辞
王亚华代表实践支队对江门市委、市政府以及相关单位领导、同事表示感谢。他表示,研究生社会实践是清华大学研究生立德树人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清华大学与地方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希望同学们能脚踏实地参与社会实践,“沉浸式”了解国情、市情、社情、民情,结合专业所长努力为江门解决不同领域中的一些难点问题,争取形成一批成果,推动地方及企业的创新发展,真正做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王亚华致辞
清华公管学院博士研究生朱晓佳作为支队代表发言。她首先对辛苦筹备、精心安排此次实践活动的江门市委、市政府,江门市人社局以及各实践单位和公管学院领导老师表示感谢,并表示实践期间要踏实学习、积极思考,遵守学校和实践基地的各项安排,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具体工作中去,通过实践积累应用经验、赋能学术研究、探索职业方向。
朱晓佳发言
随后,实践单位代表、清华大学校友胡杨博士以自身多年前参加清华大学社会实践的经验为例,向同学们分享了实践过程中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方法。他提醒同学们要虚心向实践单位的导师和工作人员学习,在短暂的6周中全面锻炼自身能力,并尝试将本次实践与未来博士论文研究结合起来,赋能自己的研究和未来发展。
胡杨发言
实践单位所在县(市)代表、开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梁俏筠对支队同学能够来到基层政府开展实践活动表示欢迎。她表示深入了解基层政府的工作环境和流程,有助于提高同学们学以致用的能力,并预祝大家能够在各个实践单位取得丰硕成果。
梁俏筠发言
实践基地启动仪式结束,出席的各单位领导、老师与支队同学合影留念。
与会人员合影
实践启动仪式结束后,江门市人社局、教育局、团委、各实践单位领导与同事与带队老师和支队成员进行了座谈交流。江门市人才工作局介绍了江门市人才政策,各实践单位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实践项目情况,以及对同学们的安排和期盼。随后支队师生与江门市人社局领导和各实践单位负责人交流讨论,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和实践细节,为后续开展项目实践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慕玲最后总结到,非常感谢江门实践基地为此次实践做出周到细致的安排,清华学子们不远千里来到江门,希望在各单位实践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充分利用在基层锻炼、学习经验的机会,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座谈会现场
当天下午,江门市带领实践支队来到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江门人才岛和江门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启明里参观调研,进一步领略江门的传统文化和侨乡风情。
此次活动标志着清华大学与江门市合作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正式启用。这既是为清华学子提供探寻校训起源地的机会,也是进一步深化学校与地方、人才与产业的对接联系,有效促进人才培养和地方发展。
江门实践基地背景介绍
江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中国侨都”美誉。同时,江门也是梁启超故里,与清华大学有着深厚情缘。2023年4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推动成立了清华大学-江门市人民政府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江门实践基地首次向清华大学提交了实践项目需求,最终12位不同院系的博士生选择该基地,他们分别来自公管学院、金融学院、经管学院、机械系、化工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人文学院。12位博士生将前往江门市开平市百合镇人民政府、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江门市第一职业学校、江门市新会银海发展有限公司、联新(开平)高性能纤维有限公司、恩平市统计局、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新辉(中国)新材料有限公司8家实践单位,在项目导师和项目负责人的带领下开展为期六周的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