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晚,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功举办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经验分享会,在北京和香港两地会场线上线下融合举行。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主任慕玲老师介绍了案例大赛基本情况;学院第二届和第六届获奖团队分别分享了各自参赛的经历与心得体会;作为大赛指导老师,公管学院副院长王亚华教授和中国农村研究院戴瑶老师分别分享了指导同学参赛的感受。
分享会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组织,得到了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全院共有300多名同学在线参加了会议。
北京、香港两地的会场
线上参会同学
慕玲老师从案例赛事、案例选题、案例大赛组织情况等方面做详细介绍。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的大赛的主题赛事之一,是唯一的文科类的竞赛项目,旨在通过社会调研、案例撰写与分析、现场论辩等方式,提升mpa学生运用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mpa教育与公共管理实践、与国家发展大局更加紧密结合。案例选题要求围绕我国当前公共管理、公共政策领域面临的重大或热点问题。她鼓励大家积极参加案例大赛,尽可能发现工作当中的鲜活案例,运用公共管理理论框架深入分析,探索出问题背后的一般性规律,学会运用案例的方式提升自身工作及科研水平。
慕玲老师介绍大赛情况
第二届获奖团队“清华乡村振兴研究组”以“将研究案例写在深度贫困地区大地和脱贫攻坚主战场——基于全国案例大赛的经验和成长分享”为题介绍了参赛的经历、获奖案例的情况,以及在公管学院的学习体会和对师弟师妹的寄语祝福。“清华乡村振兴研究组”由mpa项目于海龙、杨泽南、郑文思、范新普、杨洁五名同学组成,创作完成案例分析报告《云端上的“直过民族村”——深度贫困地区甲村扶贫探访记》,从全国181个参赛院校的1091支报名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二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二等奖(现场展示第一名)。
队长于海龙认为,案例作为连接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研究形式和分析方法,研究写作要做到“5个把握”:把握时代性的宏大命题,善于在中国这个最大的全球政策试验场潜心挖掘中国之治的经验;把握整体性的纲举目张,善于深入思考政务工作背后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把握专业性的鞭辟入里,善于运用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分析前沿知识的学理支撑探寻解决问题的最佳实践;把握微观性的惟精惟一,善于运用“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解剖麻雀;把握建设性的实事求是,善于在化解西方理论在中国情境下的紧张关系的基础上建设性创新和发展。队员们一致表示,案例写作是一种“沉浸式体验”,用解剖案例的方式“复盘”工作,对实际工作、课程学习及毕业论文写作都很有帮助。队员们分享了比赛的精彩过程和组织清华同学开展深度贫困“直过民族”小学生助学行动的感人故事,并鼓励广大新生胸怀“国之大者”,发扬“明德为公”精神,起而行之,积极参与案例研究,不负青春芳华,做好时代的答卷人。
第二届二等奖获奖团队“清华乡村振兴研究组”分享参赛经历和体会
第六届获奖团队“香港乡村振兴队”以“小团队梦想成真的故事”为题分享了参赛经验和感悟。“香港乡村振兴队”由empa香港项目邢文威、尚海龙、梁志恒、莫盛凯、mpa项目蒲晞五名同学组成,创作完成案例分析报告《成熟后现代社会发展阶段的乡村振兴经验、困境与启示——基于对香港特区荔枝窝村复兴历程的探寻和思考》,从全国211所院校的2110支队伍的激烈角逐中胜出,荣获第六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特等奖第一名。
队长邢文威首先介绍了参赛十个月期间从组建队伍、确定选题、参加“案例开发与案例分析训练营”、开展实地调研、撰写案例文本、赛前模拟演练到正式现场决赛的流程和时间安排。她指出,组建最佳战队的关键在于要凝聚各方力量、发挥个人所长,确定合适的案例选题要结合团队成员的研究兴趣、资料获取能力和选题价值,并强调做好案例开发的基础是一定要深入实地调研多方利益相关者并梳理好一手资料,同时要积极与老师沟通,利用参赛的宝贵机会向老师取得“真经”。随后,蒲晞以“合作”为关键词介绍了此次大赛中队员们碰撞思想后达成共识,互相支持并克服困难的团队合作心得;梁志恒以“坚持”为关键词分享了队员们边工作边上课边备赛并坚持到底的历程;莫盛凯以“坦诚”为关键词讲述了真诚面对队员、老师和自己,保持坦诚和互相信任的经验;邢文威以“信心”为关键词总结了坚定信念、保持积极心态的必要性;尚海龙以“勇气”为关键词,结合个人在比赛历程中不断克服困难的经历,强调了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重要作用。
“香港乡村振兴队”分享参赛经历和收获
王亚华老师作为两个获奖团队的指导老师,总结了多年指导同学参赛的经验。他指出,从“清华乡村振兴研究组”作为清华参赛团队首次荣获全国案例大赛二等奖,到“香港乡村振兴队”勇夺冠军,创造了清华参赛团队历史上的最好成绩,这是师生合作、共同建构的成果,是队员用心拼搏、点亮青春的收获,也是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mpa教育中心、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等教学和科研平台协同发力取得的人才培养成效。他谈到,认真参与案例大赛能够为同学们创造mpa学习过程中的高峰体验,帮助同学深化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的理解。他希望,同学们在工作学习中用心的体会知行合一的人生智慧,用知识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完善真知,不断提升人生境界。
王亚华老师分享指导同学参赛的体会
最后,“香港乡村振兴队”指导老师戴瑶分享了四个方面的参赛经验:相信团队协作的力量,学院老师及院友、指导老师、案例中心等学院教学科研平台、团队成员都会在一起并肩作战;发挥平台的优势,无论大家选择哪个领域的案例去参赛,都会得到学院全方位的支持;相信付出必有收获,更享受比赛的过程。大赛实战层面要做好四点,即选题要有趣、前沿、有价值、可操作;写作是一个不断雕琢的过程,要特别注重细节;决赛答辩时要注意表达的技巧;参赛过程要做好个人和团队的时间管理,全面提升学习能力。
戴瑶老师分享指导同学参赛的体会
接下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将继续组织研究生参加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探索将参加案例大赛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的新思路,帮助同学们深度了解中国现实国情和公共治理问题,切实提升敏锐的问题意识、科学的分析能力和创新的思维方式,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从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殷切希望。
供稿:案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