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2日下午,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举行“清华产业圆桌”研讨会第三期。
本期研讨会邀请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副主任、研究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首任院长陈清泰做主题分享,主题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程”。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员封凯栋,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产业融合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江飞涛,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程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君然,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赵婷共同参与了会议。
陈清泰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进程梳理成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2010年就在全球最早地把新能源汽车上升到国家战略,率先推进电动汽车的产业化。这就给中国留出了七年左右的宝贵窗口期,使中国汽车产业实现了换道先行,赢得了一些先发效应。为我国由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创造的机会。
第二,在我国确立电动车发展战略时,全球多数国家和企业并不看好储能电池的技术路线,大都认定氢燃料电池技术路线,但它离产业化还有一定的距离。中国把锂离子电池储能的纯电驱动作为主要技术路线,其中一个原因是比亚迪等一批企业在随身听等电子移动产品的电池研发、生产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积累,为转向车载动力电池打下了基础。现在看来我们技术路线的选择是现实的、正确的。从长远看,储能电池与燃料电池并行,不是简单替代关系。但起步阶段储能电池技术路线更具技术经济的可行性。
第三、电动汽车具有极强的正外部性。这些正外部性是政府极力想要获得的正效应。但与几乎完美无缺的燃油车相比,电动汽车起步时对消费者来说却是续航短、充电难、买车贵、不安全,几乎全是缺点。这就使政府成了产业化的第一推动力。也就是要以较大都政策力度支持其渡过孕育期。国家科技部90年代就部署了电动车的前期研发,确定了“三纵、三横”的技术路线,做了大量技术准备。在此基础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展展示性的运行;接下来推进“十城千辆”城市公交示范运行。在此基础上,2010年电动汽车产业化上升到国家战略。政府由四个部委(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合作推进,上边有马凯副总理主管,政府政策总体上很给力。这就使企业由观望较快地下决心向电动化转型。
第四、在没有国外成熟技术可供借鉴情况下,国内企业自主开发的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和系统迅速迭代进步。三五年后国内的电动汽车普遍由燃油车改装,转向“平台式”、轻量化的“正向设计”电动汽车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产业化之初的六七年,储能电池在安全性逐渐提高的同时,能量密度年年有20-30%提升,生产成本年年有20-30%下降。很快使新车续航里程按不同需求标配为250至550公里,特殊需要还可以更高,增强消费者对电动车的信心。电动汽车还较快引入了信息化因素,2018年7月,装配了阿里斑马车载互联网系统的上汽荣威erx5纯电汽车,在市场上曾一车难求。现在一些新上市的车型l2辅助驾驶已成标配。
第五、跨界的产业和企业大举进入,较快地建起了产业链。在电池、电机、电控,充电桩,零部件等领域成长出一批专业化公司。如电池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孚能等。电机传动系统的精进动力。中车公司、比亚迪将自主开发的功率半导体(igbt)成功用于车载电力控制系统。车载芯片企业地平线等,中兴则开发出了无线充电系统,华为向电动汽车的通信、网联系统、车载终端、智能操作系统发力;特来电开发出系列化充电桩、国家电网公司成立了新能源子公司,研发和布局智能充电桩系统。还有大量中小企业成为零部件的分包商。产业链快速地跟进,保障了我国电动汽车的率先发展,基本实现了在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可控。
第六、新的创业者,特别是有互联网基因的创业的者踊跃参与,形成了一股“造车新势力”,成为我国有别于其他国家的一大特色。也是我们的一大强项。他们没有传统汽车理念的禁锢、没有资产存量的拖累。他们对未来的汽车的“属性”、和“定义”有自己的理解。他们的涌入,丰富了人们的想象,带来了新的思路、新的技术,活跃了市场。对传统车企也是一种倒逼和促进。如互联网造车团队中的蔚来、小鹏、理想等公司,无论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品牌建设、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都表现良好,受到国内外资本市场的青睐。
第七、电动车开发基本没有国外技术可以引进和借鉴,只能靠自主研发。很多企业把“换道先行”看作向创新转型是“天赐良机”,一改长期遵从的“跟踪、模仿”的发展方式。在零部件方面,比亚迪开发的“刀片式”锂离子电池,在安全性、能量密度等方面向前迈进的一大步。一些车企瞄准中高端产品和中高端品牌的定位,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大产品研发与品牌建设的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一些企业研发团队是国内外工程师混编、在全球布局研发机构、招揽人才,整体研发能力和水平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功夫不负有心人。从实践情况看,我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国内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汽车的认可度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部分品牌的电动汽车已开始出口欧洲。
第八,共享出行的快速发展,展现出良好的前景。滴滴打车2017年的数据显示,每天400个城市接受3000万左右约车订单,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出行服务商。共享出行正在成为未来交通的一种重要出行模式,对改变道路交通情况起了重要作用。其中一个原因是人们买车的欲望下降,路上空驶车辆总数会减少,对解决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会带来很大好处。
第九,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电动汽车的发展。我国大中型城市公交基本实现了电动化,北京等一些城市正在推进出租车电动化。深圳市的公交、出租、物流车辆已基本做到全部电动化。
从总体上看,国家决定推进电动汽车产业化之后,政府的政策力度大、做得实;以储能电池为核心的技术快速进步、超出预期;相关产业链较快形成。汽车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有新的突破、充电基础设施较快跟进。续航短、充电难,价格贵、不安全等问题逐渐缓解,用户体验不断上升。这就使电动车产业化十年后的今天,其性价比已接近或超过了燃油车。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正在由政策推动转向市场拉动,在购车补贴退出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在平稳上升,超过了很多人的预期。企业经历了自主研发全过程,研发队伍壮大,研发能力和信心有很大提高,一改变燃油车时代我国企业的被动局面。一些品牌电动汽车已开始挑战国际高端品牌,这在燃油车时代是难以想象的。
按照欧阳明高院士的判断2016年是标志性一年。从这一年起,许多重要国家和国际标志性公司改变了观望的态度,纷纷向汽车电动化转型,力度之大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转型中,各个国家和企业几乎全部选择了我国的储能电池纯电动技术路线。有的还选用中国研发生产的电池,联合中国企业开发电动汽车产品。
接下来,陈清泰就未来汽车发展形势和应该把握的几个问题讲了他的一些看法:
第一,对未来汽车的再认识。智能汽车正在颠覆功能汽车。它比智能手机颠覆功能手机的影响范围更大,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更加深刻,造福社会的效果也会更加明显。这次汽车革命不是孤立进行的,与它并行和衔接的是新能源革命和新一代移动通信,是交通革命和智慧城市;支撑这场汽车革命的是移动互联网、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些因素与汽车变革交融和互动,为未来汽车的电动化、绿色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提供了技术基础和丰富的使用场景。因此,要把未来的汽车放在一个更大的范畴,以更加广阔的视野评估它的发展前景,部署它的未来,才能把稳方向,充分发挥其造福社会、拉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潜能。
第二,要重视汽车定义和属性的变迁。随着汽车革命向纵深发展,越来越多高科技公司加入其中,新能源汽车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服务软件越来越丰富,这就使汽车的属性由一个典型的从a到b的移动机器,转化为机械产品基础上的电子电力产品、互联网产品、电子信息高科技产品、数字化产品。它是一个硬件产品,更是一个数据决定体验,由软件定义的移动智能终端。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厂商和用户将由一次性的买卖关系转化成全生命周期的合作关系,形成用户不断提供数据、厂商不断扩展服务的良性循环。
第三、电动化、良好的行走性能仍是未来汽车基础,这是不容置疑的。但这只是这场汽车革命的序幕。一度人们所担忧的充电难、续航短、不安全等问题正逐渐成为过去。而造福居民、深度改变经济社会的是汽车的电动化、绿色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最终实现智能汽车、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协同融合。这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也是下一步竞争的焦点。
第四、汽车强国的底层是零部件强国。汽车“属性”和“定义”的变化,使传统零部件体系的60%以上面临重构。未来汽车这个新物种,使汽车零部件的概念和范畴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电池、电机、电控、功率半导体,到网联化、智能化涉及的芯片、系统软件、计算平台、视频传感器、激光雷达、控制器、执行器件,到车载控制系统、高清地图、互联网通信、云控平台、ai算法等软硬件都成了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这个产业链还在建设之中,我们抓住这个机会窗口,就可能在一些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改变我国汽车产业核心零部件空心化的局面。跨界融合、协同创新是成功之路;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可控,是我们努力实现的目标。
第五,研发强度不能减退。汽车革命取得了不可逆转的决定性成果,但它毕竟还是一个“新生儿”。未来的汽车仍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在储能电池,智能驾驶、智慧座舱、智能底盘,甚至商业模式等重要方面,仍处于创新突破和迭代进步的过程之中,企业和政府绝不能满足于现状、更不能止步于现状。未来的汽车已经具有 “高科技产品”的属性。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是技术的持续的迭代进步、是持续的有想象力的创新。以足够的研发投入,确保产品和企业保有持续、较强的新技术支撑,是立足强者之林的必然选择。
最后一点,政府要未雨绸缪,做好顶层设计。
有关方面预计,2030年我国电动汽车产销将达到1500万辆、保有量达到8000万辆,新车不同级别自动驾驶将达到70%。这个预测要变成现实,涉及能源结构的调整,智能电网的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新一代移动通信的支持,高新技术的助力、产业链的调整改造,标准法规的建立和调整等等。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工业革命。每一个方面都是周期较长、牵动全社会的巨大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未雨绸缪,做好顶层设计。从一开始就把汽车、能源、通信、交通、出行、城市作为一个整体,以新的理念,把它放在高科技和数字化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实现技术协同、规划协同、政策协同、法规协同,有序推进。其中打破壁垒、开放市场;鼓励跨学科、跨产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的交流与合作至关重要。如果把握得好,我们完全可以成为一个蠃家。
供稿丨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