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召开第26次教育研讨会第二场——学术研究生项目改革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学院党委书记彭宗超,执行院长朱旭峰,副院长兼学术生培养委员会主任王亚华,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谢矜,教师代表刘求实、张楠、唐啸、张鹏龙、孟延春、李应博,教学办主任杨安安,教学办副主任肖文静,以及教学办老师、学生代表等近30人,校研究生院培养办张屹鹏老师应邀出席会议。会议由院长助理慕玲主持。
王亚华老师首先介绍了学院落实学校第26次教育工作讨论会的系列活动安排。他表示,四年一次的教育工作研讨会是清华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传统,公管学院积极响应、高效落实这项工作。他介绍了学院教学体系及学术生项目改革的总体思路,并通报了学校关于研究生修业年限的规定及学院目前博士毕业生修业年限情况。
王亚华介绍会议背景
慕玲主持会议
在此次会议前,教学办对博士研究生和学术硕士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会议上,教学办杨晓朦老师汇报了博士项目的问卷调查结果和培养方案改革计划,反映了博士研究生对于学院博士项目课程体系设置、全球胜任力提升以及博士教学能力培养等方面所提出的评价和建议。教学办傅陈茜老师汇报了学术硕士项目的问卷调查结果和培养方案改革计划,反映了学术硕士生对于学院学硕项目课程定位、授课质量、导学关系等方面所提出的评价和建议。
杨晓朦(左)、傅陈茜(右)
与会老师们肯定了问卷调查结果的价值,并围绕调查反映出的问题和后续的培养方案改革进行了热烈探讨。刘求实老师认为应设立充分的师生交流机制,帮助学生选择到合适自己的导师;唐啸老师认为应完善预答辩过程中的指导环节,提升预答辩评审的多元性;张楠老师认为应进一步明确pae论文的撰写模式和相关要求,提升学生的政策分析能力;孟延春老师认为应加强对学硕的学术要求,将更多的学术参与融入学生的培养环节;李应博老师认为应按需求导向,鼓励更广泛的师资力量参与到学院的课程开设中;张鹏龙老师就学院博士生如何通过担任助教提升教学能力提出了建议,他认为高年级博士生和低年级博士生担任助教的工作内容要有所区分,同时应对表现优秀的助教加大奖励力度。
现场教师代表:
刘求实(上左)、唐啸(上右)、张楠(下左)、张鹏龙(下右)
彭宗超老师认为应将学院的学术导向贯穿到招生环节,并结合相关数据进一步权衡好毕业年限和培养质量之间的关系;谢矜老师认为学院各研究中心及职能部门应形成合力,克服全球疫情的影响,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国际交流的机会,助力学生提升全球胜任力;朱旭峰老师认为应明确对于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定位,加强思维逻辑和方法的培养与训练,同时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彭宗超(上)、谢矜(下左)、朱旭峰(下右)
学院的博士生、学术硕士生代表也结合自己的修读体验提出了相关的建议。2020级博士生陈俊彦认为学院可以考虑继续完善博士生培养环节,并加强开题环节的指导和评审;2020级硕士生贾亦伟认为学院可以为学硕开设一些应用型的课程,帮助同学提升对于现实政策的认识和分析能力;2019级硕士生赵旭认为学院可以根据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来设置课业难度,并帮助其提升就业竞争力。
现场学生发言
王亚华老师在会议最后的总结中表示,本次研讨会针对学术研究生培养的多个方面展开讨论,老师和同学们都畅所欲言,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这些建议对于学院进一步完善学术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很有参考价值,其中一些建议学院将在后续的工作中尽快吸纳和推动实施。
会议现场
清华公管第26次教育工作讨论会
清华公管第26次教育工作讨论会,是学院全面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及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大会精神,积极响应学校第26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号召而组织的系列讨论会,活动覆盖全院教师和学生代表,通过交流研讨学院各教学项目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推动学院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和公共管理教育高质量发展。
供稿丨教学办
编辑丨发展办